设项目10个,县级中心站3个,项目总数占全省的1/3。组织抓建了隆化县郭家屯、步布沟两个林业站一站式服务大厅,现正在试营业,使林业站开展一站式、全程代理等服务更加贴近基层,服务成效更加明显。2016年初省站来调研后给予高度评价,成为全省林业工作站一站式服务典型。在示范引领作用方面,组织、实施、督导全市抓建了100个林果科技示范点,建立地域性特色树种示范区8个,辐射推广总面积达69.2万亩,新增纯经济效益达18.02亿元。为加大林果示范点在经济林产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他几乎跑遍了每个县的村村落落,踏查选点,考察走访,在生产关键期进行技术指导。有的农户思想守旧不愿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耿站长笑呵呵的说:要不咱俩试试,你建一片留一片,看看到底行不行!几年下来,产丰了、质优了,农民服了。就这样一个一个的抓,一片一片的建,3年内,共引进果树新品种32个,绿化树种16个,建立了板栗、苹果、山楂、山杏、大枣、低产园改造、瘠薄地造林等多个示范区,总面积达11000多亩,充分达到了以点带面的辐射带动作用。为了培养“田秀才”、“土专家”,快速提升全市林果产质,他结合农时、民需,及时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为果农“精准把脉”、耐心传授,并结合项目工作,无偿发放技术手册和农机工具,真正做到了精扶贫、扶真贫。同时组织实施了“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林果实用技术人才3189名,其中获得高级职称89人,中级职称669人、初级职称2312人。从中又组建了54个林果服务队,形成了农民变专家、果农教果农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年来,共举办嫁接、修剪、栽植以及果园管理等室内外技术培训20余次,实地技术指导不计其数,切实提高了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水平。
解难题——不断创新 勇攀高峰
在做好中心工作的基础上,耿站长立足科技创新,破解生产瓶颈。2010年以来,他带领技术骨干针对我市土壤瘠薄,造林困难问题,申请并承担了中央财政项目“承德瘠薄山地植被恢复技术推广”。为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课题组成员长期白天奔波在项目点,晚上回家彻夜写方案,不停的进行数据调查整理分析。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项目区一次性栽植成功,成活率达90%,秃山变绿了,大家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同年,“百万亩经济林”建设接踵而来,为落实此项工作,他以项目为抓手,以苹果、山楂、山杏、板栗等支柱产业为重点,先后申请实施了“果树新品种引进及优质高效综合生产技术集成示范”、“山楂低产林降冠复壮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推广”、“低质山杏林改造及综合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等15个中央、省市级项目,并获得了农业技术推广、山区创业、科技进步等省部级市厅级奖励11项,制定地方果树生产技术规程9个,研究出瘠薄地造林、三位一体果园栽植、山楂矮化密植、山楂大树渐变提干、低质山杏林改造、板栗矮化密植等多项生产技术,全部达到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在我市得以大面积推广应用,加快了科技成果转化率,加速了全市林果业发展,知名度与外界认可度迅速提高。
“你若精彩,清风自来”,我省山楂产业联盟聘请他出任副理事长、兴隆县人民政府聘请他为林果产业顾问,并先后获得省管优秀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市级拔尖人才、省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优环境——强化意识 转变作风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两学一做”、“转优促”活动开展以来,耿金川作为支部书记,认真开展、扎实落实,紧跟党的脚步,从自身做起,积极进取、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作风正派,真正做到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工作中,他同班子商讨重新制定了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控制公款、公车的使用,循序渐进的改变了单位 “懒、散、软”的多年“常态”,并“出台”了整治措施,“小夹板”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