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城满族自治县中药材种植协会成立于2002年11月,隶属于县供销合作社,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现有工作人员136人,其中专家顾问及管理人员11人,登记会员1019户。多年来,协会发挥自身龙头优势,以示范带动的方式引领农户发展种植中药材,已辐射带动全县18个乡镇、64个行政村、10016户农户 (占全县总农户数的19.8%)种植中药材,黄芩种植面积由最初的几百亩骤增到8万多亩,占全县退耕还林总面积(15.4万亩)的51.9%。目前,协会拥有固定资产150万元。截至2014年底,协会共收获黄芩180万公斤,实现产值1440万元,纯收入864万元,会员人均纯收入达10130元,而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8636元。多年来,该协会及其发展的中药材种植产业不仅示范带动农户实现大幅度增收,而且由于黄芩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极大地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呈现出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协会被评为河北省百强农技协。2009年,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表彰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2年,协会所属合作社被评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佳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评为全国供销社系统师范专业合作社,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以及省、市政府领导都亲自到该协会的黄芩基地进行考察调研,成为引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龙头,也为宽城县“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发展之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依托高校专家和药材公司,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宽城中药材种植协会在发展以种植黄芩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伊始,就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技术依托,按标准化技术操作规程要求,高标准建设科技示范园区。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闫永红教授为首席专家,在板城镇土牛子热河黄芩仿野生种植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700亩的仿野生栽培示范,吸引县内外数千人现场参观学习,起到了带动全县黄芩产业发展的载体作用。协会与承德药材有限公司合作,投资600多万元建立了2000亩标准化生产科技示范区。在园区进行优质热河黄芩种源研究、开展黄芩地上部分花、茎、叶产业化研究开发等。实施了我国首个黄芩GAP的建设工程,并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为全国黄芩标准化生产提供了经验。
以农民为主体,建立合作机制。不少农民在看到种植中药材黄芩是一条致富路后,纷纷开始种植,但由于不懂技术,在进种苗环节和种植管理环节上都把握不好,致使黄芩成活率极低,一度挫伤了农民的种植热情。为从根本上解决山地种植黄芩出苗难、保苗难,规模发展更难的问题,该协会积极组织农民按照三分(分户生产、分层管理、分级负责)八统(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规范、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统一分红)两到户(技术培训到户、质量追踪到户)的方式,成立了有6800多个种植户参加的宽城县热河黄芩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种植户开展互助合作,使数千分散经营的种植户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于协会的多方努力,宽城中药材黄芩连续多年实现万亩规模种植一次性保全苗。
搭建平台,助推规模发展。针对中药材产业生产技术规范等问题,协会通过与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农林科学院等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先后聘请王文全、闫永红、魏建和等国家级知名专家到宽城进行现场考察和指导,并组建了热河黄芩仿野生种植技术传播站。以传播站为平台,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技术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15场次,培训农民14500多人次,开展技术咨询1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3万多册(份)。同时,由会员牵头组建了31个农民生产技术服务队,走乡入户,在田间地头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有效地解决了技术传播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难题。由于协会服务平台搭建的好,使得技术培训到位、业务指导到位、统筹销售到位,大大激发了农户的种植热情, |